脊柱側彎是指脊椎超過 10 度的側向彎曲,由於脊柱螺旋式側向扭曲生長,偏離身體中軸,令患者身體兩邊出現不平衡/不對稱。大多數不會直接引發痛楚,但由於脊椎生長偏側向一邊,會導致身體肌肉不平衡,身體兩邊負荷不一而較易引起一邊肌肉繃緊、腰背過勞及痛症。脊柱側彎較常見的徵狀包括:膊頭高低不一、身體傾側、一邊肩胛骨及肋骨突起、盆骨偏移傾斜等等的側向彎曲。一般可分為「結構性」、「功能性」兩種型態。對於脊柱側彎問題,脊骨神經科的治療著重於以手法糾正側彎角度,旨在改善或穩定情況避免惡化。脊醫的治療會因應患者的年齡、側彎情況和徵狀而有所不同。
脊柱側彎與痛症
脊柱側彎一般可分為結構性、功能性兩種型態。
- 結構性脊柱側彎: 是源於脊柱生長形態改變,事實上並不是平面橫向傾側,而是三維式螺旋形橫向扭曲,大多數呈「C形 」或「S形」,成因並不明確,相信與基因遺傳向環境因素有關。大部份出現於青春期,大約每 100 名青少年有 3 名患有脊柱側彎,當中結構性型態佔所有脊柱側彎近八成,側彎程度較嚴重的以女性佔大多數。
- 功能性脊柱側彎: 大多是由於肌肉失衡、盆骨不平衡或長短腳而導致脊椎受力不均所引起。糾正這些問題後,脊柱側彎情況一般可以解決。
大多數的脊柱側彎不會直接引發痛楚,但由於脊椎生長偏側向一邊,較常會導致身體肌肉不平衡,身體兩邊負荷不一而較易引起一邊肌肉繃緊、腰背過勞及痛症。有研究指出,有脊柱側彎的人士比一般人有輕微較大的機會出現腰痛,不過痛楚程度、功能上的影響以及腰痛持續的時間則與普通腰痛患者分別不大。 亦有研究統計,患有脊柱側彎的青少年學生比起其他正常學生較多出現腰痛而需請病假。研究分析,當中除了學童本身因脊椎,肌肉受力不平均而較易出現腰痛而缺課之外,亦可能包括心理因素例如:青少年因側彎影響外觀感到自卑而缺課以避免朋輩的奇異目光。此外,由於脊椎側彎導致承托力長期不均衡,患者年長後脊椎關節亦有可能提早出現磨損、退化和形成骨刺。
亞當前彎測試
當觀察發現背部或肋骨隆起或脊椎呈現彎形,便可以用亞當前彎測試 (Adams Forward Bend Test) 確定。
測驗者先站立,並將雙膝保持伸直,然後身體向前彎。如果出現背部左右高低不平或一邊肋骨隆起突出,很大機會是患有「結構性脊柱側彎」,需要照 X-ray 確認側彎程度。而如果測驗者向前彎後,脊椎的側彎消失並沒有出現背部不平或肋骨突起的情況,可能只是有功能性的脊椎側彎,只要處理導致脊椎偏移的原因,如肌肉失衡, 盆骨頃移等問題,應該已經可以改善脊椎側彎的情況。
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嚴重分級大致上,側彎角度小於20度屬於輕微側彎,而脊柱側彎達20度至40度就屬於中等,側彎角度40度以上就屬於嚴重。
脊骨神經科的治療
對於脊柱側彎問題,脊科的治療著重於以手法糾正側彎角度,旨在改善或穩定情況避免惡化。脊科的治療會因應患者的年齡、側彎情況和徵狀而有所不同。
當配合運動,儀器的輔助治療等,理想的情況下可以改善約10度的側彎。除此之外,透過改善患者的姿勢和舒緩患者肌肉不平衡,可以減少肌肉出現繃緊酸痛,以及脊椎提早退化的風險。同時,教育病人更清楚了解自己側彎情形,有助他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上作相應改善,以提升活動功能。例如進行骨盤肌肉的訓練、站姿、坐姿以及睡姿改正,去令身體兩邊的受力更加平均。與此同時,糾正患者心理上對側彎的負面想法有助提升個人自尊心。另外,患者亦可繼續本身西醫或骨科的治療和觀察,及有需要時配戴矯形腰架,多管齊下來穩定脊柱側彎的情況。
西醫治療
西醫一般以定期監察和 X-光觀察輕微側彎情況患者有否持續惡化;而脊柱側彎達 20 度至 40 度的年輕患者,除了定期觀跟進之外,有可能會被建議配戴矯形腰架以防止側彎在發育期間加劇。而有 40 度以上脊柱側彎的患者,則會視乎情況,考慮先以保守的治療方式矯正包括運動,物理治療和姿勢糾正以防止惡化。但若果側彎急劇或持續惡化,西醫有機會建議手術治療。
真實個案分享
患者屬於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是結構性側彎的其中一種。這個案例是屬於中等至嚴重。未接受脊科治療前,患者身體重心長期傾向一邊,引致有明顯高低膊以及盤骨高低的情況,同時亦飽受腰痛和肩膊繃緊的困擾。
經過三個月的脊科治療,患者不但脊椎側彎的角度有改善,而且兩邊肩膊和盤較為水平,更重要的是整個身體更加平衡後,身體兩邊受力更加平均,患者原本腰、膊痛的問題亦同時得以解決。
如果大家發現有脊椎側彎問題,記得做一個詳細的脊科檢查,再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