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手是一種手腕疼痛的狀況,影響了手腕拇指側的肌腱,正式學名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De Quervain Syndrome) 。如果患有媽媽手 (腱鞘炎),轉動手腕,握緊任何東西或握緊拳頭可能會感到痛楚。患者應儘快進行診斷和治療,避免情況惡化而影響手指活動功能。現時尚不知道狹窄性肌腱滑膜炎的確切原因,但任何依靠重複的手或腕運動的活動,例如在花園里工作,打高爾夫球或進行球拍運動或抬高嬰兒,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什麼是媽媽手?媽媽手症狀
媽媽手常見症狀為拇指底部近手腕處疼痛,嚴重時會腫脹發熱,拇指發力時致手腕痛,按壓手腕拇指側前臂突出的橈骨莖突 (radial styloid process) (綠色點),會有明顯痛楚;拇指發力伸直向上時痛楚增加,伸直手肘用其他四指握住屈起的拇指向下 (尾指方向) 拉扯時痛楚明顯加劇。
早期症狀較輕時只有在重複用力或操勞過度後才出現問題,特別是用力握緊或扭動物件。如沒有治理好,症狀會加劇,平常不發力下也會感到不適,早上起床症狀更為明顯,拇指活動困難,嚴重時,提舉物件(如水杯) 時甚至會因痛楚不能發力而讓物件掉下。
媽媽手成因
控制拇指活動的其中兩條肌腱 (APL: Abductor Pollicis Longus 外展拇長肌, EPB: Extensor Pollicis Brevis 伸拇短肌) (橙色線)在橈骨莖突 (radial styloid process) (綠色點)上經過,當手腕長時間屈曲發力,肌腱和滑膜與骨磨擦壓迫會令其發炎腫脹,引起疼痛。
孕婦及媽媽們因賀爾蒙改變而令整體韌帶鬆弛,加上抱嬰孩時負荷在手腕過大,症狀容易加劇,缺乏休息也令身體恢復較慢。
但媽媽手並不只出現在女性身上,經常重複手腕用力 (如侍應,廚師)、使用器具 (如裝修師傅常使用螺絲批,文職人士常用鍵盤) 或長時間使用手腕 (如彈琴,練習樂器),都有較大機會患上媽媽手,也稱為腕管綜合症。
媽媽手治療及診斷
治療媽媽手要視乎傷勢程度,急性期腫脹發熱較嚴重時,除以冰敷舒緩痛楚及腫脹外,可使用護腕保護手腕並減少重複及負重活動;干擾波、超聲波及 DRY NEEDLING 有助減少炎症及痛楚,加快軟組織癒合。腫脹發熱減輕後,可開始做輕度伸展,同時開始加熱治療。病史較長的慢性痛症 (超過3 – 6個月) 可使用體外衝擊波 (shockwave) 治療,刺激患處以增加循環加快恢復。
治療人員同時會檢查手腕、手指、前臂及頸肩肌肉和關節,當關節錯位時,周邊的肌肉會更為緊張,循環減慢,影響復原。頸椎關節錯位同時也可引致手腕,手指及前臂痛,須檢查相關神經功能排除頸椎神經受壓迫。治療人員會運用輕巧手法矯正錯位關節,使關節恢復正常活動功能,並使周邊肌肉放鬆,減輕肌腱壓力。
當痛楚減少,情況穩定後,治療人員會指導病人進行復康運動,加強手腕周邊肌肉力量及耐力,減少復發機會;治療人員亦會提醒你使用手腕及前臂時要注意手腕位置,避免工作及活動時過份屈曲手腕,減少肌腱負荷;長時間工作時每小時休息數分鐘,也可以做伸展運動放鬆緊張肌肉。
舒緩媽媽手的方法
當我們日常使用電話的時候,如何能減少拇指的負荷呢?第一樣要留意的是我們的手腕擺位,手腕愈是下垂,筋腱承受越多壓力。所以我們除了用拇指按電話,有時又可以用第二隻手指或者第三隻手指或用一支筆去協助去做這個動作,我們拇指的筋腱就不用承受巨大壓力。
定時去伸展手腕和拇指的肌肉,有助放鬆肌肉及減輕壓力。一些簡單伸展,例如將手踭伸直,手板向上,用另一隻手將手指及手掌向下寸拉,直到你的感覺到前臂和手指有拉扯的感覺,停定及保持呼吸 15 至 20 秒。然後我們去做反方向,手掌向下及手踭伸直,另一隻手抓住手腕手指向下拉,直到你的前臂上面位置感覺有伸展,停定及維持 15 至 20 秒。
另一個動作,我們可以將手板向內,拇指向下拉,剛剛開始的時候會痛,可能向下幅度不大,不痛的時候可以其他手指抓住拇指,手腕向尾指方向拉,令筋腱有拉扯的感覺,同樣維持至 15 至 20 秒。更加重要的是,如果你用電話的時候太長,就算怎樣拉筋有無法放鬆,所以要記住每 30 分鐘就要放下手機,站起來活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