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 髂脛束 甚麼是ITB](https://um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1/05/ITB-髂脛束.jpg)
髂脛束症候群 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ITBS)是什麼?
ITBS 最常見徵狀為膝蓋外側及附近位置疼痛,痛感偶然會伸延至大腿或小腿外側。痛症成因: 理論上主要是因為髂脛束 (ITB) 與膝部過度磨擦,引致發炎,特別是當進行跑步、單車運動,膝蓋較常輕微屈曲同時受壓,令磨擦更大,更容易引起問題 。
不同研究發現,每一百個跑手當中,起碼有 1.5 至 12 人曾患有 ITBS,是跑步運動中最常見的外膝痛症。此外,ITBS 亦與其他因素相關,例如下肢肌肉失衝、骨架結構和訓練模式不當等等。
![ITBS frequency ITBS frequency](https://um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1/05/ITBS-frequency.jpg)
ITBS 主要成因是什麼?
一方面,文獻指出 ITBS 跟下肢肌肉失衡息息相關,髖外展肌 (Hip abductors) 過弱為主要因素,當中以臀中肌和臀小肌 (gluteal medius & gluteal minimus) 最為相關。因為臀肌對於穩定盆骨和下肢活動有莫大作用,當臀肌過弱時,闊筋膜張肌與 ITB 需要額外收縮去提供穩定作用,而長遠形成更大負荷而引致繃緊和痛感。
![ITBS-成因 ITBS 髂脛束症候群](https://um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1/05/ITBS-anatomy.jpg)
另一方面,膝外翻 (O型腳) 的人士亦更常患有 ITBS。由於 ITB 覆蓋膝外側,而膝外翻會增加膝外壓力和同時增加 ITB 的拉力以及與脛骨的磨擦,導致ITBS。而女性更常有膝外翻問題,因此女性跑手比男性高兩倍機率患有 ITBS。另外,盆骨移位有機會導致長短腳,對一邊膝蓋造成較大負荷和增加髂脛束壓力,亦可能間接地引起 ITBS。
至於運動訓練,如果突然提高運動量和強度,例如跑步里數,跑山和馬拉松訓練,會令身體因不適應而引致過度勞損及超過肌肉活動正常負荷,更易造成 ITBS。而跑步步姿不良,包括過多的膝部內旋 (knee internal roatation) 和大腿外提 (hip abdution) 同樣更令 ITB 拉扯和磨擦而發炎。與此同時,要注意過舊,不合適和失去承托力的運動鞋,會令足弓下塌,亦會影響膝部和 ITB 壓力造成刺激。
脊科 ITBS 治療方法?
治療大致分為幾個階段: 消炎止痛,舒緩恢復和復康強化。
一般常見的治療方法是以輔助儀器的治療去舒緩發炎、止痛和增加血液循環並放鬆附近肌肉張力。而除此之外,同時會加入手法治療將過緊的筋膜張肌放鬆,治療相關疼痛點和改善髖、膝關節的活動幅度,同時改善 ITB 與股外側肌 (vastus lateralis) 和腿後腱肌群 (hamstrings) 的崩緊和肌膜黏連 (fascial adhesions)。另外,可能會糾正盆骨的平衡和長短腳問題以舒緩由此所間接引起的 ITBS 痛症。而亦可加入運動訓練以強化下肢肌肉,特別是增強髖外展肌、臀肌等提升穩定性。再按個人情況改善不良運動姿勢和活動功能,令患者可以回復正常運動水平。
個人預防 ITBS
要避免 ITBS,運動前後要做足夠熱身和伸展,以及適量的按摩,有效減輕肌肉酸痛及預防下肢肌肉過緊,而增加 ITB 的壓力。選擇合適、具承托力的運動鞋。訓練時,循序漸進地提升運動強度,讓身體適應,以防 ITB 和附近肌肉因過度勞損和磨擦而引起炎症及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