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頸部的疼痛是一種常見的醫學病症。頸痛可能來自多種疾病和疾病,並且可能累及頸部的任何組織。引起頸痛的常見疾病包括退行性椎間盤疾病,頸部勞損,骨關節炎,頸椎病,脊椎狹窄,姿勢不良,頸部受傷。頸痛可能來自常見的感染,例如喉嚨的病毒感染,導致淋巴結(腺體)腫脹和頸部疼痛。頸痛也可能來自罕見的感染,例如頸部結核,頸部脊柱骨感染(骨脊髓炎和敗血症性盤炎)和腦膜炎(通常伴有頸部僵硬)。頸痛也可能源於直接影響頸部肌肉的狀況,例如纖維肌痛和風濕性多肌痛,以及在將頭部放在枕頭上睡覺時頸部的不適位置。
頸源性頭痛症狀
如頭痛是非搏動性 (non-pulsating),單邊如前額/側額/眼框/後尾枕痛,同時有頸痛及頸部活動幅度減少,或頭痛會跟隨頸部活動或不適增加,就有可能是頸源性頭痛。頸源性頭痛特徵是從頸椎或頸部軟組織轉移到頭部的慢性單側頭部疼痛。
頸源性頭痛成因
頸椎錯位與頭痛
頸部關節出現錯位,肌肉長期不適時,痛覺及其他感觀神經受刺激,神經訊息由第 1 至 3 對頸椎神經,經過三叉神經核(trigeminal spinal nucleus)傳送上腦部;而頭面部感覺訊息亦是由第 5 腦神經(三叉神經)經過三叉神經核傳送上腦部; 當頸部不斷傳遞訊息時大腦會錯認訊息由頭部發出,引發頭痛。有時候更會有作嘔感覺、嘔吐、怕光、畏聲(類似偏頭痛症狀狀)、頭暈等症狀,但程度較輕而且並無視覺受影響的先兆(aura)。
頸椎錯位成因
頸椎共有 7 節,而第 1 節頸椎 (C1) 與後枕骨連接,主要負責屈 (Flexion 點頭) 和伸 (Extension 抬頭),長時間低頭工作或使用電話或電子產品,容易增加後枕肌肉負荷,引致肌肉僵硬,造成頸椎錯位;第 1, 2 頸椎關節 (Atlantoaxial joint 寰樞關節)主要負責旋轉,佔整體頸椎旋轉活動幅度超過一半,當頭部長時間轉向一方,例如電腦屏幕放於一旁,使用電腦時頭部需轉向一方,也容易造成肌肉不平衡而引致頸椎錯位;頸椎受傷,如交通意外等高速度高衝力受傷,也較易拉傷頸椎旁的小肌肉及韌帶,造成肌肉痙攣,誘發頸椎錯位。
診斷及治療
除詳細查問病歷及病史外,體檢常發現頸椎關節活動受限(特別是頸椎第 1, 2 節);局部肌肉僵硬有壓痛甚至反射至頭痛;不良姿態引致寒背及胸椎錯位亦會增加頸椎壓力。
脊科治療主力以手法矯正錯位頸胸椎,恢復脊骨神經正常功能,以減輕痛覺及其他感觀神經所受刺激,舒緩頭痛,並指導患者配合伸展受強化運動,改善姿勢及改良工作位置,根治問題。